包含chatgpt泄露事件的词条
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gpt泄漏文档揭示或更新新功能
- 2、ai真的会共享任何个人隐私信息
- 3、chartgpt的k8s事件,为啥会影响dns
- 4、安全315:十大消费产品网络安全事件
- 5、“ChatGPT之父”被罢免100小时,比甄嬛传还精彩...
- 6、慎用AI工具,它可能造成数据泄露
gpt泄漏文档揭示或更新新功能
gpt泄漏文档揭示或更新新功能 潜在即将推出的ChatGPT新功能:文件上传、个人资料、组织和工作区 OpenAl似乎正在准备ChatGPT的另一个重大更新,可能是备受期待的商业版。
新模型:GPT-4 Turbo 知识库更新:将模型知识截止时间从2022年扩展至2023年4月,提供更时效的信息。输入能力提升:支持最大128K Token输入(约300页文档),是此前8K Token限制的16倍,且超长文档处理的准确性显著提高。
这是更新版本后的新功能。gpt分区disk多了HD2是版本更新的新功能,HD2是版本更新后的新功能,HD2这个功能是测量区分基数的准度,只要在测量基数准度的时候点一下HD2就会进行自动校准准度。
功能描述:GPTCache新增了预处理函数,用于在将输入放入缓存之前删除提示。这一功能可以减少缓存错误命中率,提高缓存的利用率。使用方法:用户可以通过设置pre_embedding_func为last_content_without_prompt,并指定config中的prompts参数来使用这一功能。在初始化GPTCache时,指定这些参数即可。
GPT需要能够准确地理解问题的上下文,包括语境、语义和语用等方面,才能给出符合期望的答案。知识更新与迁移: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变化,GPT需要能够持续地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库,以适应新的环境和问题。同时,它还需要具备知识迁移的能力,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上。
ai真的会共享任何个人隐私信息
1、AI确实存在共享个人隐私信息的风险,具体风险场景及成因如下:数据采集环节的泄露风险AI训练依赖海量数据,部分应用会过度收集用户敏感信息,如定位、通讯录、生物特征等。若数据存储加密措施不完善,黑客可能通过攻击服务器获取数据。例如,某些智能设备因未采用端到端加密,导致用户语音指令被窃听。
2、AI本身不会主动共享个人隐私信息,但存在多种可能导致隐私泄露的风险场景。具体如下:训练数据泄露AI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可能意外摄入本应保密的信息,例如公司内部代码、用户信息等。若这些数据存在于公开网络,AI可能通过特定提问方式被“套”出训练数据中的真实信息。
3、再者,AI算法本身也可能成为隐私泄露的途径。比如算法存在漏洞,可能会意外地将用户数据关联并暴露。另外,当AI被应用于一些场景时,比如智能客服,在对话过程中可能会不经意间获取用户敏感信息。而且部分AI应用可能会将数据共享给第三方,若第三方管理不善,也会造成隐私泄露。
chartgpt的k8s事件,为啥会影响dns
1、ChatGPT的K8s事件中,DNS受到影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K8s控制面故障导致的连锁反应。具体原因如下:K8s控制面负载过重:在OpenAI部署新的遥测服务时,意外地导致Kubernetes控制平面的负载急剧增加。控制平面是Kubernetes集群的核心组件,负责管理和协调集群中的各个节点和容器。
安全315:十大消费产品网络安全事件
事件概述:2024年1月,上海市网信办通报某知名火锅品牌企业存储的5亿条会员个人信息及18万条员工个人信息未按规定采取加密、去标识化等安全保护措施,长期处于“裸奔”状态。影响:此次事件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产生了强烈冲击,也促使相关部门加强了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力度。
在过去的12个月里,全球十大产品/品牌安全事件犹如警钟长鸣,以下是其中最具影响力和危险性的事件: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故障:自动驾驶领域的核心供应商禾赛科技,因闰年虫bug导致激光雷达系统瘫痪,影响了大量采用其产品的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,显示出软件安全的重要性。
变味的粉条:一些粉条生产企业违规使用木薯淀粉等原料,冒充红薯粉条进行销售。2021年315晚会曝光名单:瘦肉精羊流向多地:部分养殖户违规使用瘦肉精喂养羊只,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威胁。“3·15”晚会点名智联招聘、猎聘网等平台:这些招聘平台存在泄露求职者简历等信息安全问题。
AI婚恋诈骗:虚拟“海归精英”专钓都市孤独男女。婚恋平台被曝出利用AI技术伪造优质异性账号,用情感话术诱导消费者购买万元VIP套餐,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。总结与建议 食品安全、产品质量、金融与网络诈骗等问题频发,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。
售卖非标灭火器,磷酸二氢铵含量从75%降至20%,负责人称可“定做非标产品”。假防火玻璃黑产业链 生产、检验资质造假,用合格防火玻璃冒充自产产品骗取检验报告,销售劣质品。
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问题 翻新卫生巾/纸尿裤:企业名称:济宁市梁山县“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”曝光内容:该公司从正规企业收购应销毁的残次品,重新包装后销售,涉及麦酷酷、自由点、嫚熙、Babycare等知名母婴品牌。生产环境恶劣,存在极大的卫生隐患。
“ChatGPT之父”被罢免100小时,比甄嬛传还精彩...
1、“ChatGPT之父”被罢免100小时事件回顾与解析 近日,硅谷初创科技公司OpenAI发生了一场高层变动,“ChatGPT之父”山姆·奥特曼被其亲自设计的董事会架构踢出局,这一事件在科技圈引起了轩然大波。以下是对该事件的详细回顾与解析。
慎用AI工具,它可能造成数据泄露
AI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:一些AI系统在设计或实现上存在安全漏洞,可能被黑客利用来窃取用户的数据。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风险:当用户使用AI工具时,数据需要在用户设备、AI系统服务器和云服务之间传输和存储。在这个过程中,数据可能会被截获或泄露。
使用AI存在隐私泄露风险。首先,在数据收集阶段,若AI系统的开发者缺乏严格规范,可能会过度收集用户数据。比如一些智能设备应用,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位置、语音等多方面信息。其次,数据存储环节也有隐患。如果存储服务器防护措施不到位,可能被黑客攻击,导致数据泄露。
安全防护不足风险:若AI平台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,黑客可能利用平台存在的漏洞,窃取用户上传的照片等敏感信息。这些信息的泄露可能导致用户的个人隐私被曝光,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安全问题。实际案例警示:已有多个因AI工具导致的数据泄露事件被曝光。
AI存在泄露隐私的可能性。一方面,AI在数据收集和处理阶段,如果数据管理不善,就可能导致隐私泄露。比如一些应用程序过度收集用户信息,而这些数据在AI系统中存储和分析时,一旦安全措施不到位,就容易被非法获取。另一方面,AI算法本身也可能存在漏洞被利用来窥探隐私。
系统漏洞或不当使用:在大模型部署和运维过程中,如果存在安全漏洞,如未启用身份认证、插件权限过大等,会给攻击者提供可乘之机。此外,如果工作人员保密意识淡薄,擅自使用AI工具处理敏感信息,也可能导致信息泄露。防范措施:增强安全意识:禁止使用部署在互联网上的大模型处理国家秘密,确保信息的安全性。
一是敏感数据上传风险,科研人员上传涉密数据、企业员工上传商业机密到AI工具,可能因AI用于模型训练或系统漏洞而泄露,如某案例中10年研究成果因违规使用AI工具外泄。二是聊天记录与个人信息曝光,Grok、ChatGPT等平台因分享机制漏洞,超37万条用户对话(含姓名、密码、健康隐私等)被搜索引擎收录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